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對外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 央行稱,自4月16日起,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xiàn)匯賣出價與最低現(xiàn)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此前,在2007年5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幅度擴大在意料之中 匯率市場化再進一步 此次再度放寬匯率浮動幅度,是中國向匯率市場化的再進一步。 但此舉也并非意料之外。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 “兩會”結束后的記者會上已表示: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有可能已經接近均衡水平。我們將繼續(xù)加大匯改的力度,特別是較大幅度地實行雙向的波動。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則早在今年1月份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已透露口風稱:人民幣匯率波動區(qū)間可進一步擴大,“正負千分之五,這個比例應該說是很明顯有空間可以擴大”。 社科院專家劉煜輝:正是擴大浮動的時點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表示,推動彈性匯率機制一直是金融改革要素的重要部分,目前是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空間的正確時點。 劉煜輝表示,自2005年匯改以來,央行雖然做了大量相關工作,但是因為時機的不成熟,彈性匯率機制很難形成。自去年四季度開始,經濟需求下行,結構性調整開始。同時,自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幅超過30%,人民幣結構性調整預期加大,雙向波動條件也得到了提高。 匯率改革“大動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選擇周末公布“大動作”,是央行緩沖政策出臺“沖擊波”的一貫作風。這也從側面顯示,央行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兌美元浮動幅度、推動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對市場影響將頗為深遠。 一直以來,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人民幣成為一種真正國際貨幣的兩大“關卡”。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中國在尋求與自身相匹配的金融話語權的同時,也不斷深入推進金融體制的改革。而擴大交易價浮動幅度,是當前匯率市場化過程中,各界“千呼萬喚”之舉。 同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當前全球經濟陰影下表現(xiàn)搶眼,這也為人民幣加速國際化“意外打開了一扇窗”。 擴大匯率浮動幅度,無疑是加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快向市場轉化中的重要一步。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但業(yè)內人士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也并非一蹴而就。 中國銀行戰(zhàn)略發(fā)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表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中,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三化”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需要統(tǒng)籌兼顧、穩(wěn)步推進。 周景彤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必然需要更為靈活的匯率機制,而第一步就是增加匯率彈性,“將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區(qū)間由0.5%擴大到1%,符合‘雙向波動’的政策方向!蓖瑫r,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還要與利率市場化改革相結合,并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幣外匯市場,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昨日則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增加浮動幅度應該還可以“更進一步”:希望10個月左右時間,將浮動幅度進一步擴大至2.5%,三年后擴大至10%-20%,此后就接近自由浮動了,那時將能夠為未來美元的波動提供足夠緩沖。 人民幣單邊升值趨勢或基本結束 瑞銀(UBS)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中國將會讓市場因素在人民幣匯率中起到更大作用,預計2013年和2014年人民幣匯率將不會有強的單邊升值趨向。不過她同時指出,如果中國可貿易品部門的生產率能繼續(xù)較快增長,并推動經濟繼續(xù)快速增長,中國服務和非貿易品價格將會上漲更快,使得中國總體價格水平提高較快,那么人民幣兌貿易伙伴國的實際匯率仍可能升值。 澳新銀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jiān)劉立剛則稱,人民幣交易區(qū)間擴大,加上中國的貿易順差開始不斷減小,意味著人民幣的單邊升值趨勢可能已經基本結束。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雙向波動增強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意味著企業(yè)需要更多地對人民幣外匯交易進行風險管理,也鼓勵更多企業(yè)在外貿中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來降低相應的風險。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