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懸崖問題撲朔迷離,且臨近圣誕的不到十天時間里,國際白銀價格從33.6美元每盎司跌至最低的29.6美元每盎司,跌幅高達10%,市場投資者再次體驗了一把白銀市場的過山車行情。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的白銀專業(yè)ETF投資基金iShares Silver Trust(slv)本月已連續(xù)加倉5次,總計287.7噸,似乎對白銀價格的暴跌視而不見。 在沒有作為國家儲備和央行重點干預的白銀市場,專業(yè)的投資基金對這一市場的影響較大,市場也比較關注其增、減倉位的動作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從而選擇跟隨操作的機會。但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基金并不是以左右價格或避險為目的,而是要真真切切的盈利。美國等資本市場投資機構操作手法之成熟,是很多投資者難以想象的。一些大的投資機構對市場所關注的基金數據的運用是非常巧妙的,一旦某一個指標成為市場的風向標,這一指標被操控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比如美國政府為了實行其寬松的貨幣政策,對通脹指數CPI數據的算法進行了多次修改,目前被市場所關注的美國CPI當中其實是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的,而這兩方面恰恰是上漲最快、吞噬居民財富于無形的兩個重要領域。國家都如此,更何況以營利為目的的投資機構。 黃金白銀市場ETF的持倉已經形成了一種影響力較大的指標,被市場不斷放大和使用,其對市場的風險就在于,這類基金完全可以在實物市場進行加倉的情況下,在期貨市場進行賣空操作。這種做法非常之簡單,不需要紕漏更多的信息,組建兩個不同人員控制的公司即可。所以說我們對ETF市場的指標要有比較理智的認識,它僅僅是一個普通的、以謀取利益為目的的投資機構而已。 白銀市場之所以如此復雜,是因為看漲的人要將白銀跟黃金掛上鉤,鼓吹投資需求;而看跌的人則拿一些選擇性的數據說話,用供給過剩和實體需求一直疲軟不堪為理由。總體來說,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均有失偏頗、不夠全面。 我們看到,白銀和原油價格目前的價位跟兩年前幾乎相同,銅價則比兩年前還低10%左右,而黃金較兩年前上漲了17%。這說明經濟低迷對白銀和原油影響較大,而黃金則沒有受到太大制約。兩年間全球紙幣發(fā)行量增長規(guī)模也超過10%,這確實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黃金的歸屬應該在貨幣、外匯市場,而白銀和原油更多的依然是扮演商品的角色。 白銀既然是一個單純的商品,那為何在其產量連續(xù)過剩的情況下價格卻從2008年的不到10美元每盎司漲至目前的30美元每盎司。事實上正是在這段時期之內,諸多白銀專業(yè)ETF基金成立,開始大量的持有白銀實物。如果不是認識到了白銀的投資和保值需求,為何誕生這類投資基金? 黃金和白銀的在投資領域的區(qū)別,我給二者的劃分是,黃金八分金融屬性二分商品屬性,白銀七分商品屬性三分金融屬性。如果按照這個思維來看待白銀市場,投資者就會清晰的找到影響其價格變化的規(guī)律和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各國市場對銀的消耗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科技含量較高的銀粉領域,一個是未鍛造銀(銀錠),一個是半制成銀。拿我國來說,2001年銀粉和半制成銀的總進口量還不足170噸,到了2010年,這一數據已增長至4570噸,翻了27倍。對于科技含量不是很高的銀錠市場,中國一直是出口為主,十年來平均凈出口達到3000噸。 中國的白銀行業(yè)還處在初級階段,就像中國的鋼鐵行業(yè)一樣,雖然產量是全球第一,但很多特殊用鋼都要*進口來維系。白銀市場如醫(yī)療、環(huán)保等高科技領域需要用的銀依然依賴于進口市場,且增長速度是非?斓。也就是說我們把非常便宜的銀錠出口之后,其他國家將銀錠加工成銀粉和特殊用的半制成銀以高價再賣給中國。 未來白銀市場的需求量變化重點依然取決于全球工業(yè)市場的復蘇,而非投資需求的波動。尤其是日本這類制造業(yè)大國,經濟增長預期低迷,日元貶值帶動的復蘇預期不夠明顯,對白銀市場來說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最近一段時間白銀價格的暴跌跟日元的貶值幾乎同步,而日元的貶值正在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日本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美國對白銀的消耗量從6000噸以及下降至5000噸左右,包括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幾個占白銀最主要消費國的國家,消費量均處在下降過程當中。而中國的消費量從2000噸上升至目前的6000噸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印度則保持在每年3000噸以上的用量。整體來說,中國和印度等對白銀的需求在抵消美國、日本、德國等在需求方面的疲軟。問題的關鍵正在這里,白銀的定價權并不掌握在發(fā)展中國家手里,就在中國、印度等白銀需求增長較快的時候,白銀價格兩年來依然維持在30美元附近,且極不穩(wěn)定,大起大落。 要知道白銀價格保持在這一價位對進口國并不利,因為中國和印度在總量方面是進口國,但在原料方面是出口國,也就是說我們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出口了銀錠,而以非常高的溢價進口了銀粉和其他相關產品。 很多投資者看到銀價波動的劇烈,就認為白銀的供需變化也非常不穩(wěn)定。其實全球白銀的需求量除了2009年下跌至24000噸之外,十年來一直保持在27000噸這一水平。相對于其他金屬,全球白銀的生產量變化也不是很大,礦產企業(yè)用十年時間才將白銀的產量從24000噸增加至29000噸,變化遠低于其他金屬市場。 目前相關機構統(tǒng)計到的全球白銀存量還不足4萬噸,而黃金的存量超過15萬噸,銀不但存量較小,且回收難度較大,再生銀的供給有限,導致白銀看上去似乎出現(xiàn)了產能過剩的情況,實際供給斷檔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現(xiàn)礦產銀跟不上的情況,白銀的整個供給就會受到挑戰(zhàn)。這跟黃金市場完全不同,黃金市場完全可以*存量維持龐大的供給,而白銀則必須現(xiàn)做現(xiàn)賣。 白銀價格的波動非常劇烈,但其特點是非常明顯的,屢次的沖高回落都會締造一個更高的底部,這一底部看上去非常脆弱,但長期來看意義重大。十多年來,白銀市場總共筑造過三個重要底部,分別是2001年的4美元每盎司、2007至2008年的8美元每盎司、2011年至現(xiàn)在形成的25美元每盎司。用未來三五年的眼光來看,25美元每盎司的價格或許很快就要跟投資者長時間的說再見了。 對于投資者更為關心的,近一段時間的白銀價格走勢,*經濟增長帶動的需求預期目前還不夠明朗,但投資者需要明白一個狀況,就是白銀市場絕不像中國的鋼鐵業(yè),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產能過剩。白銀市場的問題是需求不均衡導致的消費成本上升的問題。2013年全球經濟將在各國政府的干預下被迫復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貨幣刺激計劃將在亞洲起到帶動效應,包括韓國、中國、印度在內,對2013年國內經濟的干預已經非常明顯,韓國屢次遏制貨幣升值刺激出口,中國加大政府投資,而印度則存在較大的降息空間。 個人預計,目前唯一利空白銀市場的消息還不是歐洲經濟的疲軟,而是美國財政懸崖的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美國財政懸崖將會以更多的貨幣投放預期而結束,美國人為了發(fā)展和維持經濟,更多的借債和更多的貨幣刺激在所難免。2013年除了債券市場會有一定的爭議之外,經濟的復蘇勢必會帶動白銀市場的上漲,這種上漲伴隨的是白銀消費量的提升以及投資者對商品市場的認可。 30美元之下的白銀價格對于2013年來說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市場如果擔憂美國進入短暫的通縮繼續(xù)進行恐慌拋盤,白銀價格有機會回到25美元附近,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將是一次歷史性抄底機會。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guī)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